在江阴中南重工有限公司繁忙的生产车间里,一场围绕高端材料焊接技术的革新正悄然加速。随着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两位焊接专业博士——陈铭浩和苗惺林的到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南重工在超级双相钢焊接领域的技术攻关迈出了坚实一步。
聚焦海工“硬骨头”,产学研联手破瓶颈
2025年初,中南重工与哈工大(威海)围绕提升超级双相钢焊接性能展开深度产学研合作,目标直指研发一种高效的深熔焊接新工艺。作为建造大型货轮、海洋平台等海工装备的关键材料,大口径异质金属耐蚀管道对焊接质量要求极为严苛。焊接过程必须在特定条件下,同时确保材料的优异防腐蚀性能、精确的铁素体含量以及可靠的低温冲击韧性,长期是制约企业产品升级和产能提升的技术瓶颈。
中南重工技术部部长陈正栋表示:“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坚持自主创新,也要善于借‘外脑’强‘内脑’。与哈工大(威海)的合作,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精准引入,对我们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至关重要。”两位博士将主导超级双相钢焊接工艺优化项目,运用前沿理论与实验手段,着力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焊接技术难题。初步应用显示,新技术显著提升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生产效率,为中南重工巩固和扩大海工高端市场份额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创新基地搭桥梁,精准引才育动能
陈铭浩和苗惺林博士的到来,是哈工大(威海)江阴创新基地创新实施“实习实训+定向输送”人才培育模式的又一成功案例。该基地自2023年落地江阴高新区以来,已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为重点企业成功引进了8名哈工大硕士、博士毕业生,服务对象包括兴澄特钢、盛合晶微半导体等龙头企业,并成功促成了10余项实质性校企合作项目。
基地通过“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学生实习实践”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深度融入地方产业链。通过博士/硕士校企联培实习、本科生暑期实习、行政岗位实习等多种形式,已累计输送超过200名哈工大学生到江阴高新区企业实践锻炼。
智造升级未来可期
哈工大高层次人才持续通过江阴创新基地这一高能级科创平台输送到江阴企业,有效破解了园区企业引育高端人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难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博士走进生产一线,“江阴制造”正加速向“江阴智造”跃迁。
展望未来,陈正栋部长充满信心:“此次焊接博士项目的成功合作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中南重工计划与哈工大在增材制造和特种材料研发等更前沿方向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攻克更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